欢迎访问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提供商务礼仪培训 政务礼仪培训 销售礼仪培训 接待礼仪培训 医务礼仪培训 会务服务礼仪培训 小车驾驶员礼仪培训 展厅讲解礼仪培训…
位置:首页 > 更多礼仪知识 > 典故民俗
冬至饺子夏至面
发表时间:2018-02-02     字体:【

(未来之舟礼仪培训网)冬至,顾名思义,就是寒冷的冬天真正地来到了,所以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以阳历来说,冬至在每年12月21日与23日之间。是日,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我国恰处北半球,故冬至日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按古人的说法,这天“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众至所至,所以称冬至,而且这天是阴阳二气此消彼长之始,也是全年节气循环的开端。

冬至之后,气候进入严寒冷酷时期,即“入九”,不久到来的三九、四九达到最冷。在较差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古人对寒冷的感受十分深刻,对标志严寒的冬至也十分重视,有“冬至大如年”这说,并将它作为一个重大节日来庆祝。它对古人的行卧起居和思想观念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吃喝上,丰富的饮食习俗至今为人所享,民间仍流传的“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萝卜夏至姜”、“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不吃肉,冻掉(你娘的)脚指头”等谚语,可为见证。我国冬至食品因地而异,习俗多样,如北吃饺子、喝羊汤、吃红豆粥、吃狗肉等,南方吃米团、汤圆、长线面等,其中饺子最为流行,北方尤然。

冬至吃饺子,其原因何在,民间流传不少故事,以“张仲景治病救人”一说影响最为广远。东汉南阳人张仲景,因精通医术,有“医圣”之称。某年腊月,他回老家时,途中看到穷苦百姓在寒风大雪中不辞劳作,很多人耳朵冻烂生疮,无法治疗,强烈的救世救民情怀促使他决心为这些人解除病痛。于是,张仲景带领弟子们在南阳东关一带搭棚起灶,熬制一种叫做“去寒娇耳汤”的药汤,并把煮过的羊肉和药材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模样的面食即“娇耳”(又称“矫耳”或“胶耳”),放回汤中者熟。在冬至那天,他发放给当地的乡亲,人们吃下去,浑身暖和,不仅治好的耳朵,还增强了体力。后来每到冬至,人们就模仿张仲景煮食“娇耳”,渐积所至,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相沿至今。“娇耳”又有了“饺子”、“扁肉”、“水饺子”、“水点子”等各种名称。

从饺子又称“饺儿”、其谐音为“胶耳”之说,辅以对上举谚语的分析,似可以推知古人冬至吃饺子有防冻掉耳朵或脚指头的寓意。不过,还有人认为饺子有“交子”之意,冬至正值阴阳二气此消彼长的关键时刻,食用饺子就有庆贺阴极阳来的含义,这有点类似冬至日吃馄饨,即庆贺与混沌初开等同的一阳复生。加之我国从殷周到秦朝,都以冬至为岁首,称作“过小年”,可备为一说。不过越到后世,冬至食品越多样化,并被赋予更多的吉祥和健生之意。明清到民国年间,福建、宁夏、河南等地,还有冬至吃“头脑”的习俗,有的称头脑酒,有的称头脑汤,说是吃了做事有头脑。这些习俗除了表明古人对冬至的重视之外,更说明了在寒冬将至之际,如何顺应时节变化是人们过冬至节的鲜明主题。于是吃饺子、喝馄饨、嚼狗肉、啃萝卜等,大快朵颐,以及聚会宴饮、走亲访友、放假休息等都是为御寒而备。

和冬至一样,夏至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不同的是:在古人看来,夏至除了太阳走到最北、白天时间最长之外,还是一个阳气盛极而衰,阴气开始生发的节气,所谓“阴阳争死生分”之时。从物候上来看,喜阳的生物将逐渐死去,而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气候上,夏至以后气温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就会迎来一年中暑热的天气。在暑热的包围中,人的体质虚弱,如不慎极易染上各种疾病,如“疰夏”是就一种夏季常见病。这样,如何顺应时节的变化度过酷暑成为夏至的显明主题。古人通过各种途径来消暑度夏,如举行聚会、走亲访友、赠送礼品、放假休息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丰富的节日饮食,如夏至面。

夏至吃面,历史悠久,早在魏晋时古人就有伏日吃“汤饼”的习俗,汤饼就是后世面条、面片汤的雏形。夏至过后就是三伏天,所以夏至面又叫做“入伏面”。在北方,夏至面种类繁多,如凉面、炸酱面、麻酱面、打卤面、茄子氽面、牛肉拉面、鸡丝凉面、麻辣凉面、鸡蛋面、面饼、薄饼、面棋子(用刀切成手指肚大小的菱形薄片,在绿豆汤中煮食)等。在某此地方,古人在夏至还食用粽子、腊肉、馄饨、豌豆或喝粥等其他食品,如在我国西北地区夏至日就有吃粽子、摊薄饼、外甥到娘舅家吃腌肉、晚上吃面等习俗。绍兴有食用圆糊醮(以米磨粉加韭菜等佐料煮成)的习俗,并流传“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的谚语。无锡人则早吃麦粥、午吃馄饨,吃过馄饨还要为孩子称体重,“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的谚语恰好表明这些食俗饱含希望家人健康的寓意。在夏至节,古人还常研磨豌豆粉,杂以桃杏等果品,做成面糕,送给亲友,以期避免疰夏之病。北方的许多地方至今还有夏至吃炒面的习俗,即将新小麦粒炒熟、磨成面,用凉开水拌成团,加糖食之,据说也是为此。

夏至吃面,究其原因,有不少说法。如有人认为,夏至时,中原夏收刚刚完毕,新麦上市,于是古人夏至吃面尝新,庆祝丰收。另有顺应阴阳之气或祈求健康平安等说法。但就人们的生存也发展之需而言,顺应节气、预防疾病、以便安然度过酷暑是夏至饮食等各种活动的根本原因。从气候和营养学上来说,夏至前后,气候炎热,潮闷多雨,人们常常食欲不振,消瘦憔悴,素有“苦夏”之扰。在饮食上,夏季宜多食助消化类的杂粮,尤以清淡为好。依此而言,面条是最好的应时食品,热面可发汗去湿,凉面有降温祛火之效;且面条制作简单易行,食用方便,其中所加各种蔬菜等营养成分能被人体很好地吸收。另外,夏至前后正好新麦收仓,吃面尝新成为可能。因此“夏至吃面”的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不衰。
总之,“冬至饺子夏至面”的饮食习俗,是古人顺应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的结果,符合冬夏季节时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有益于健康处养生,这也是它们传承久远和值得提倡的原因所在。
(摘自 《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77个礼俗》,中国书籍出版社)

(咨询礼仪培训事宜,欢迎致电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机构:010-65721174)

 
上一篇:年初一,不杀鸡
下一篇: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