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提供商务礼仪培训 政务礼仪培训 销售礼仪培训 接待礼仪培训 医务礼仪培训 会务服务礼仪培训 小车驾驶员礼仪培训 展厅讲解礼仪培训…
位置:首页 > > 礼仪与社会
博导呼吁礼仪“从我做起”
发表时间:2018-01-31     字体:【

2004年2月26日21点,清华大学第五教学楼里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在5201教室里,学生却没有散去。这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林教授在新学期开讲的第一堂“中华古代礼仪文明”课。看似冷门的课却受到大学生的欢迎,150人的名额早就报满了。
记者做了“旁听生”

信报这次寻根问礼”系列报道的一个缘起,是彭教授新出的一本书《中华传统礼仪格言》。书中分“仪容仪表、孝敬父母、尊贤敬长、做客待客、社会公德、律己修身”六个方面,用漫画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典籍《礼记》《论语》《左传》等中的“礼仪”。在图书的序中,彭教授这样写道:“礼仪文化赋予我们民族典雅的语言,优美的举止,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及自信恢弘的气度。它在中国社会相延几千年,被称为‘衣冠文物’,流传至今。”这些话语打动了我们,让记者到彭教授在新学期的第一堂“中华古代礼仪文明”课做了一次“旁听生”。

“如今,我们离这些古老的教诲好像已经很遥远了。”一位学生这样告诉记者。

“选修彭老师的课,是因为我非常想了解古人的思想,它能帮助我认识今天的很多社会现象。拿礼仪来说,这些成套的礼仪绝对不是一些写在纸上的规章,那么这些礼仪代表了什么,我非常想知道。”清华日语系三年级的学生龚岚说。

《信报》成为课堂热点

在这堂课上,信报正在倡导的“人文奥运·寻根问礼”活动,成为彭教授举例的重点。他特意把近几期信报版面投放到大屏幕上。

在讲台上,彭教授面对着台下上百位学生,由衷地说:“信报现在在做一件好事情,每天拿出很大的版面,倡导全社会的礼仪教育。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之前,信报开展这个活动太棒了。”

彭教授说,作为研究礼仪的学者,他一直非常希望能够向大众普及礼仪教育,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信报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角度切入得好,而且依靠报纸影响力做到的事情,远非我这个学者可以完成的。”信报25日的15版也成了彭教授讲课的素材。该版名为《又行“起立”礼再掀“尊师”风》的文章,是针对“海河大学要求学生上课前向老师起立鞠躬”进行讨论。彭教授说他之前去南京时看到了这篇报道,但非常简单,回来后发现信报用了一个整版再次报道这件事情。这篇报道在课堂上引起了一番讨论。在讨论中,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彭教授谈道,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王岐山当选北京市长之后,深深鞠了一躬。

清华学子“从我做起”

“作为清华的学生,你们应该加入到信报的活动中来。”在课堂上,彭教授向他的学生们发出呼吁。

这种呼声首先来自课堂的讨论,一位女学生在发言中,强调发挥“少数人”的作用。她认为,很多事情都需要一部分人带头,然后带动其他人。礼仪的普及是一个从核心往外扩散的过程,应该有一部分人先做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她说:“大学校园里的年轻人首先就应该有这个意识。”赞许之余,彭教授将这个话题继续引向深入。他说:“清华校风一直崇尚务实,强调‘从我做起’。”由此,他呼吁学生们从自身学习、遵循礼仪开始做起

■学者观点

每个人都是中国的形象大使

彭林教授:20年前,我读研究生的时候,选择的研究方向就是礼学。在体味古代礼乐思想的精深与高妙的时候,我常常感叹它在大众面前正变得越来越陌生,在中国流失得越来越严重。因此想到,能否用浅近的语言,比较系统地将古代礼仪文明介绍给大众呢?2008年将在中国举行奥运会,每一个中国人都将成为中国的形象大使。通过课堂、通过报纸,我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使传统礼仪得到继承和发扬。

■现场讨论

清华学子:对礼仪各有见

在课堂上,彭教授特意留出时间,让主动选修这门并不“时髦”的课程的学生们自由发言,谈一谈他们对礼仪问题如何看待。很多学生主动举手,发表他们的观点和疑惑。

老师不习惯我们的问候

物理系的一位男生:“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上课前曾经集体起立问候老师。没想到反而把老师吓了一跳,弄得他很不好意思,非常不习惯。可见原来的习惯被破坏后,想恢复多么困难。我认为礼仪是公众默认的一种道德规范,必须在社会上普及。”奶奶和韩剧给我的教育

一位女生:“仅仅靠政令引导或奖惩约束,并不能达到让全社会都讲礼仪的目的,最终依靠的还得是教育。我小时候非常顽皮,回家的时候常常把衣服弄得很脏,但我奶奶从来不责备我,总是耐心地把衣服洗干净;但如果我很晚的时候在楼道里跑来跑去,奶奶就会斥责我,说:‘你调皮不要紧,但不能因为你影响了别人的休息。’现在很多韩国电视剧让我们很受触动,从其中人物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来,韩国人的礼仪教育是成功的。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把礼仪当回事儿,就是因为在小的时候缺乏这方面的教育。”礼仪是发自内心的

人文学院的一位女生:“礼仪究竟只是一套写在纸面上的行为规范,还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行为?我对中国的传统礼仪了解不多,但我感触很深的一点是:现在很多礼节,有的人是带心做的,有的人是不带心做的。这也许是普通的礼貌和礼仪之间的区别吧。”

礼仪就是要多替别人着想

日语系大三女生龚岚:“有一次我的日文老师问我:‘你为什么上车要给老人让座?’我说:‘这是基本的礼貌呀。老师和家长一直就是这样教的。’老师又问我:‘你有没有考虑过更重要的一些问题,比如是否想到,对方是位老人,他站着会比较累;我是年轻人,我站着则没什么关系。’联想到这件事情,我想礼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多替别人着想。而且我觉得在讲解礼仪的时候,不能只告诉大家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不对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大家从根儿上懂得礼仪。”

韩国女生:中国把礼仪弄丢了

昨天的课堂上,还有来自马来西亚和韩国的几位留学生,他们都是自己选修的这门课程。一位韩国留学生参与了讨论,这位名叫权爱玲(音)的女学生用不是非常流利的汉语,讲述了她对中国传统礼仪的看法。

来中国学习传统礼仪

权爱玲来中国已经有两三年了,现在在清华中文系学习。她说她到中国就是来学习中国传统礼仪的。她说:“韩国有很多的礼仪,可是据我所知,很多礼仪都是在很久以前从中国传过去的。因此,我很希望有机会能来中国学习这些传统礼仪。但在我来中国之前,有人告诉我,这些礼仪在中国已经基本看不到,现在的中国礼仪大不一样了。我就想比较一下中国和韩国的礼仪究竟有什么不同。”

彭林教授问她,在韩国的礼仪环境下,是否觉得生活各个方面受拘束?她的回答是:“我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从来没觉得有什么拘束。”权爱玲说,她反倒是到中国后觉得不适应了。

学生向老师鞠躬是基本礼仪

在课堂上有一个话题引起了讨论,就是学生上课前是否应该起立向老师问候。权爱玲介绍了韩国学校的做法。她说:“在韩国学校里,一般是班长代表全班同学起立,然后喊‘坐齐!敬礼!’这时同学们会坐在座位上向老师鞠躬,齐声说:‘老师,您好!’下课同样是班长起立,然后再次喊‘坐齐!敬礼!’然后同学们再一起鞠躬,齐声说:‘辛苦您了,老师,谢谢您!’”她说,在韩国,学生在路上见了老师鞠躬是最基本的事情,她在中国也是这样做的。但她发现很多中国同学见了老师并不鞠躬,只是点一下头就过去了。“这样做在韩国是会挨打的。”
撰文信报记者



 
上一篇:知礼节而仓廪实
下一篇:礼仪无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