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八年以来,我经常听到有客户说培训行业“乱”。
其他方面不敢妄加评说,但对于商务礼仪培训还是有所体会。
2005年之前,大家对商务礼仪认知不够,礼仪培训鲜有问津,从业者也少。
从2005年底开始,为迎接北京奥运,全社会开始宣传文明礼仪,大家对商务礼仪在内的职场礼仪开始有了了解。从这时开始,很多人进了这个领域。这是好事,宣传文明礼仪需要全社会的行动,文明素质的提高需要更多的力量。
和很多领域一样,一旦有热度,市场就会有乱象,概莫例外。
于是就有人急功近利,其中夸张地包装是常见手段。
包装的本意是让商品优点更突出、被更多有需求的人关注到,但并不意味着因此就可以弄虚作假。
很快就发现“大师”、国际头衔、高级头衔满大街。随着不断接到各类邀请或颁授国内外头衔、荣誉职务的电话、邮件之后,我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很多头衔在一些协会或公司那儿都明码标价,头衔的级别、光环越高,报价也越高,只要提供基本身份证信息且费用到账就可以。2024年无意中看到一则取缔部分些协会的新闻及名单,随后还看到其中一个已被取缔的研究院,其卖出的“客座教授”“研究员”的头衔还有不少人戴在头上——可见这些不仅对于普通大众,对一些购买者来说也有迷惑性。
前几年一位“营销大师”认真地告诉我:包装得越光鲜,客户越觉得必有特别之处,这样呢,培训报价就能越高。
相信不少人对这类“行为艺术”并不认可,但类似情形我还真遇到过。约十年前,某单位人力资源领导听说我的培训报价后说:报价低于×万的老师,我们老总都不考虑……在培训费不断飞涨的当今,从礼仪培训有热度的那一天起,我们这些“不善包装”者可能就“瓦特”了。
价格高,如真的专业,当然也值。就怕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看似热闹,实则无用。
我听说过给企业管理层、服务岗位甚至医护人员培训,都用同一个PPT(只改首页名称):礼仪定义、起源,站、坐、走、笑、化妆、招手、握手、拜访、会议;或按同名图书做详细PPT逐页念……我出版的商务礼仪、政务礼仪、新员工职场礼仪、医护礼仪等等,这些图书目录都早已被“荣幸”地做成详细PPT在网上传播……
有的培训,正经内容还没说清楚,就不断插广告,不停推销其他东西。
有的培训前对客户所有要求一律全答应,实际培训时却我行我素。
更有甚者,把培训搞得花里胡哨,让人感觉进了传销窝。
我想,与其花尽心思走捷径,不如多花心思专注、提升自己,尊重客户单位的利益,这才是长久之计。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单位对培训师很尊重、宽容,只要培训的不是过分的差,一般也不好意思计较。这是客户单位的善意但并不意味着培训师就可以无视基本的职业道德。
培训是需要实实在在的、现场呈现的工作。而对培训行业(当然包括商务礼仪培训)来说,培训师负责培训的具体呈现,是影响培训质量的核心。培训师的知识储备、应变能力,对需求的精准把控,及为讲好每次课做的充足且针对性准备都很重要。如果培训师不沉淀、不自律、不提升,而一味透支那份信任,虽然这样的人只是少数,但最终吞下苦果的却是整个行业。
大浪淘沙,好在时间能检验一切。但问题在于这个检验过程可能不短,并且太多无辜客户受伤。
商务礼仪培训品质胜过一切,职业道德岂能当作浮云。